國民黨2016年總統參選人的提名作業,已經邁向最後一哩路。不過,這次的提名作業,其實是國民黨在永續發展上最重大的警鐘。
不管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或是小到一間公司、一個組織,制度的形成,是和願景同為永續發展的基石。在組織管理的角度,最忌諱因人設事,因為這會摧毀組織成員對於組織和制度的信賴。
國民黨發展迄今已逾百年,說實在的,在這次總統參選人提名上,遠遠不如黨外草莽起家的民主進步黨。這並不是說民主進步黨在制度設計上完美無缺,而是對於制度所代表的遊戲規則的一種尊重。
沒錯,國民黨自從2000年總統大選之後,經常上演不獲提名就出走的戲碼。這種現象,反映了一種心態,認為個人只要自認為有實力,不需要遵守經過多數人檢驗或接受的遊戲規則,並且可以隨時挾聲望以推翻規則,甚至依照少數人的利益重塑規則。以國民黨內人才充盈的程度,出走脫黨甚至可以演變為一種常態。反觀民進黨,在正式提名之前,每每紛擾不休以確立遊戲規則。一旦規則確立,所有人對外皆口徑一致地尊重依照遊戲規則所產生的結果。
太多的政治算計,已經把國民黨基層黨員對於組織和制度的信賴消磨殆盡。不能團結一致對外的政黨,不可能贏得任何選舉。1997年的英國保守黨就是前車之鑒。
有人說,台灣的民主還太年輕,沒辦法像其他老牌民主國家運作得那般嫻熟。
不過,民主制度的學習可以是跳躍式的,一如科技產品在低度開發國家中為人們廣泛接受與利用一般,可以透過參照與模仿,直接進展至最進步的版本。
問題出在人的素養。
公民意識與素養,才是需要時間淬煉與積累的。台灣在這方面下的功夫還太少。
美國的選舉中,候選人的產生,是由下而上一步步地透過初選產生的。尤其是總統候選人,必須由州內初選開始,一步步地邁向全國委員會。有趣的是,初選過程中的輸家,總是能很有風度地請自己的支持者轉為支持同黨的初選對手。而在法國,要爭取提名的制度十分明確。只要能爭取500份民選官員的連署,除了不能重複連署外,連署人須來自於超過30個部門,且同部門連署人數不超過總連署人數的10%。只要能滿足這些要件,不會有人來勸退,也不會臨時增加其他的要件,讓人知難而退。
我覺得台灣人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對政策與政治有很多的意見與想法,卻總是認為參與政治距離自己很遙遠,好像政治是另一個星球上的事情。這種意見表達上的真空,除了無法讓公益融入政策形塑的過程,也容易助長體制外的政治手段,並凸顯放大少數人的利益。而這,並不是民主政治應有的常態。
公民的政治素養,是要透過參與政治來淬煉與積累的。參與政治並不是去參選。參與政治有很多種形式,選舉時去投票是參與政治,打電話到選區的立委辦公室抒發自己所關心的議題也是參與政治。唯有讓政治人物知道自己在乎,政策的走向才不會偏離民意太遠,而公民的意識與素養才有滋長的溫床。
你真的關切社會的重大議題,真的關心孩子的未來,真的在乎家鄉與這片土地的發展?打電話給你支持的民意代表和政治人物,告訴他們你在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