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英國脫歐的啟示

英國脫歐公投及果出爐,雖然有留歐派議員被刺身亡的陰影,仍然不敵脫歐派的聲勢,決定脫離那個令英國人又愛又恨的聯盟。

英國脫歐的影響既深且鉅,除了各國領導人與企業領袖在意的政經層面,主要仍是對於歐盟境內各主權國國內民意的影響。

歐洲整合走到了這一步,卻出現了大逆轉。為什麼?

人性皆如此。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時代,就已經預言了暴民(民主)政制的害處。在他眼中,煽動家以對抗富有階級為號召,動員廣大群眾推翻富有階級,以遂行煽動家取而代之的政治目的,是最不可欲的政體。這模式聽起來很熟悉吧?只要看看那些挾著高人氣、明星光環,把打倒執政者後就能當家作主之類的話語掛在嘴邊,上位後極盡分贓搜刮之能事的,就可以印證了。

煽動人心,不需要太多說理,只要用他們、我們二分法即可。他們是邪惡的,我們才是正義的一方。這樣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誰要站在邪惡的那一方啊?經濟數據、往來便捷?聽不懂,誰管你啊?現在爽就好了,站對邊就好了。

在最近這些年,這個現象越來越明顯了。

在社群媒體宰制資訊流的時代,政治人物們很驚訝地發現,利用傳統媒體與外交辭令進行的道德勸說或理性論辯失去了作用,而在社群媒體上,偏頗且煽情的巷議街談更能滲透群眾,發揮效用。

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引發的相對剝奪感,生活中的緊張與挫折,人們的情緒在亟需宣洩出口的情況下,很容易藉由簡單且具感召力的宣傳予以鼓動。有人說,二戰前德國的希特勒與納粹黨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然而,究其根源,馬克思對於社會階級的觀察,恐怕更加符合現今與未來世事的發展。換言之,不滿的情緒是對立的階級利益造成的。要解決這種問題,要從解決資本主義本質上會形成的不公平著手。

當然,擁護資本主義的人會反對資本主義欠缺公平性的說法,並搬出市場會自我調節以達到公平分配的論調。然而,果真是如此嗎?打造資本主義「理想國」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成本是被轉嫁到社會與眾人身上承擔的。例如,對於專屬權利的保護,排除了他人予以利用以創造更多價值的機會。企業創造利潤,有太多搭公共政策便車、避稅,與不公平對待其他社會成員(壓低薪資、製造污染...)的行為在其中。

那麼,不想善盡社會責任的自私,就會形成利益的衝突。一旦這些衝突轉變成二元對立,馬克思的預言就成真了。

當未經深思,僅僅是表達情緒的字眼,成為民意,而理性被仇恨蒙蔽時,怎能期望人們會作出最佳的決策?

當人類花了數百年,用先哲的智慧與成河的鮮血積累出的理性,被口號與一時的意氣所取代時,我們的文明還能剩下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