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走上硬脫歐之路,然後呢?

英國下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432:202)否決了首相梅伊提出的脫歐協議。工黨黨魁科賓隨即提出對梅伊的不信任案。姑且不論不信任案會否通過,但在目前唯一的軟脫歐協議提案無法通過之下,梅伊領導的英國政府極可能無法在三月二十九日前拿出一份能為歐盟與英國所能共同接受的脫歐協議。也就是說,英國在三月二十九日硬脫歐幾乎已成定局。
這對英國、歐盟與區域經濟整合而言,負面效益恐怕多於正面,也會讓目前全球經濟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方面,或許還只是心理層面而已。但在英國與歐盟的實質關係與實務運作上,硬脫歐會有很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將回到英國加入歐共體之前的狀態--意味著邊境檢查、關稅,以及人員、資本、服務等流動的限制。例如,往後要搭歐洲之星往返英國與歐洲,必須要考慮邊境檢查會增加的旅程時間與移民法規的限制。從英國訂購歐洲的商品,或從歐洲訂購英國的商品,將會被課徵關稅,並在港口進行清關。這將大幅增加英國與歐盟間各項經濟要素流動的成本。
在硬脫歐議題上,最為人們所關注的是英國與歐盟的經濟關係如何定位。硬脫歐之後,唯一可資遵循的規則,就是WTO的架構。然而,英國與歐盟之間單純以WTO的規則來處理經濟關係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四十年,英國與歐洲已經發展出依存度非常高的關係。許多企業的供應鏈都是跨英倫海峽的佈局。如今要在極短時間內重新佈局,是非常大的挑戰。此外,英國國內內需貨物、服務的供應,在過去四十年間已經因為便利的歐盟內運籌而十分依賴歐盟國家的供應。在短期間內要找到可靠、穩定、價格合理的替代來源十分不容易。例如藥品、醫材或汽車零組件的供應,若無法取得替代來源,勢必對英國內需市場產生衝擊。
不過,對於其他非歐盟國家而言,這也許是一個值得開拓的機會。在硬脫歐後,英國勢必要尋求原本從歐盟所輸入的必需商品與服務的替代來源。而在WTO架構下,能打敗歐盟供應商的勝算比較多。對於同屬英語系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而言,或許能取代歐盟在英國經濟中的地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