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計劃核子試爆引起國際不安
北韓三日宣布將進行核子試爆,以回應它所謂的美國的「核子戰爭威脅和制裁」。北韓此舉已引起了全世界的緊張情勢。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4+132006100400843,00.html
朝鮮半島的核子擴散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東北亞形勢的因素之一。北韓在部分強權的眼中,一直屬於rogue states的一份子,令人頭痛。不過,看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眼中,北韓此種行徑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英雄了——直接挑戰美國及其西方盟邦在宰制國際政治上的霸權。
或許人們心中會有個疑問,一個這麼窮的國家,怎麼有辦法發展核武?這讓我想起,北韓每年接受國際援助都是以億美金計算的。如果我是北韓領導人,我當然會讓國際社會有個刻板印象——北韓的人民不靠國際援助救活不下去——來爭取更多的資源養活人民,那麼政府就不必花錢照顧人民,可以專注於發展軍事力量。
其實,若真的以軍事戰力來看,北韓所擁有的武器數量或軍隊並不見得比伊拉克強盛。但是,之所以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伊拉克被美國及其盟邦「征服」,而北韓則能持續恐嚇周邊國家及西方強權)的原因在於,一、伊拉克並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許多石油商人...都會造訪這個國家,當然也包括情報人員,因此多了許多查證消息的管道。而在北韓,外國人一踏入國境,大概就沒什麼行動上的自由了吧,所到之處都引人側目,別談到蒐集情報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在採取守勢上是相當佔有優勢的。二、大概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有北韓官方的論調,都有種虛虛實實的感覺。這讓外國政府在判斷形勢上的困難度增加。以之前北韓試射飛彈為例,雖然西方及中日韓的情報機構都紛紛提出北韓意圖試射飛彈的警告,但所有的消息似乎都透露出各國情報機構無法確實掌握試射時間的迷惘。所以,當北韓於七月初試射飛彈時,各國政府的感覺是驚訝多過於憤怒。
這在國際關係研究上帶出了一些問題,包括現居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是否能解釋向北韓這種國家(綜合國力評分應該屬於弱勢吧),竟然在國際政治上扮演一種微妙的角色,而能扭轉,或是部分扭轉,其他國家的外交政策。若依照現實主義對於國際政治的解析,國家的實力才是關鍵。另外,國際合作在國際關係上的定位。以六方會談而論,根本是一個非正式的論壇,連組織都稱不上。然而,現在大家都引頸企盼,這六方會談能出現一些好結果。換句話說,這種非正式的國際對話,實際上對國家是有制約力的。而這又與現實主義的看法相悖。
北韓周邊國家現在都期盼中國能發揮一點影響力,以阻止北韓的核子試爆計畫。不過,中國可能雙手一攤說:「沒辦法。」讓大家去為冬天的到來傷腦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