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證所稅議題有感

財政部劉部長今天步上二十多年前其母郭部長的後塵,為了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課徵議題,鞠躬下台。證券交易所得稅究竟對誰造成了衝擊?為何會引發如此的政治風暴?弔詭的是,當昨天晚間傳出立法院國民黨團達成了一項與原本證交稅沒甚不同的版本後,今天台北股市是這樣的回應。

2012年5月29日台北股市加權指數
懂得基本市場原理的人都看得出來,這種多日價跌量縮後突然的價量齊揚,代表大筆資金投入市場站在買方。如果再對照最近台股的量能表現,只能說手中握有資本的有錢人,似乎不太挺馬了。

2012年3月至5月量能指標
馬政府自從拋出追求租稅正義的構想後,不管是奢侈稅,或是後來的證所稅,一直都是罵聲不斷。表面上,政策的決定似乎有問題,但是,碰觸到誰的利益才是重點。奢侈稅與證所稅都有針對性。能夠買得起數千萬或上億豪宅,以名車代步,乘遊艇出海,擁有奇珍寶石的都不是多數的民眾。會因為證所稅課徵而感到肉痛的,也不是一般的散戶。既然這兩項政策都不會影響一般民眾,又對於國家稅收有助益,為何反彈如此激烈?

其實,姑且不論政策在諸多配套或是執行細節上是否設計完備,這些政策從一開始就是注定要胎死腹中。原因不過就是對於資本家課稅,踩到了這許多既得利益者的痛腳。而這些既得利益者,與層峰、立委、官員,在某種程度上是命運共同體。試想民選官員與民意代表競選的經費主要由哪裡來?不會是你我這般的小市民。提高就業率,提升經濟成長的競選支票,沒有資本家力挺,不會有達成的一天。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是古代才有的荒唐,而是時時可見的悲哀。這種悲哀的來源,是一種階級上的霸凌,一種掌握了社會中大多資源的少數人所展現出的傲慢。階級透過制度化而避免流動,而霸凌與傲慢,是透過幕後對官僚的操縱,扼殺符合公義的政策,逐走不肯配合的官員,透過自家旗下的媒體發聲,漸漸地麻痺多數人,培養多數人的奴性。因此,無論對於現況如何地不滿,試圖扭轉的努力總是在現實中被擊潰。於是,我們有了3.0版的奴隸社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