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梅克爾打不穿的牆

要贏得敬重,胸襟與格局真的重要。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亞洲行,把她的聲望與地位推向世界第一等領導人的行列,讓人見識什麼是世界級領袖的風範。

相較之下,安倍晉三在二戰結束將屆七十週年的前夕,讓日本像菲律賓、越南之流,自以為政治正確地站在大國的同一邊,就能顛倒是非,不分黑白。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暴行,不見得比德國在歐洲所進行的蹂躪要輕。甚至,我可以大膽的說,若是希特勒當年得以親眼目睹日軍的某些行徑,恐怕也會自嘆弗如。

我很想用日本與德國的民族性不同,來為日本迄今仍不願面對其為亞洲所帶來的痛苦道歉一事開脫。但是,人性不是一樣的嗎?人類是超越民族與國家的存在,那標誌著人類的人性,應該優先於任何一種文化吧。

但是,日本政府似乎不這麼認為。

所以,我們看到德國總理有華沙之跪,日本卻是不斷以參拜靖國神社與修改歷史教科書來撕扯受害國家的創傷。

日本人民其實很努力地用行動贏取世人的諒解。過去數十年間,日本對於海外的援助行動,一直是不遺餘力。在許多受到戰亂、天災、疾病影響的地區,你都可以看到日本志工的身影。日本的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peration Agency, JICA)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援外組織之一。從日本三一一地震之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那怕是杯水車薪,也紛紛捐款可見,日本在援外工作上有效地贏得了世人的親善。

那日本政府呢?

成為正常化國家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念茲在茲的事。不過,我覺得,這就跟一些台灣人一直認為非得要把國名改成台灣共和國,才能作其他的事情一樣。不妨做個隨機的街頭訪查,看看有多少人認為日本是或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如果有機會,不妨問問外國的朋友,看看台灣是否為一個獨立的實體?我想,否定的答案應該不多。

那麼,是什麼阻礙了日本?又是什麼阻礙了台灣?

把絆腳石搬開,才能大步向前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