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或一個地方的人們所存有的世界觀,會影響國家與人民對外交往的態度和策略。而世界觀的養成,與長久累積的歷史經驗有關係。
以色列經過艱鉅的建國之路,所以用非常具有敵意與防範性的觀念來形塑對外關係。再加上美國的支持,以色列在中東與鄰國的交往政策就是不妥協,也限制框架轉變的可能性。
美國因為優厚的天然地理條件,長期以來與各國交往的模式,要不遺世獨立,要不就是出手干預。而一旦對外干預,總能得到許多利益。這讓美國養成在外交政策上講究單邊利益。不符合美國單邊利益的事,其實真正出手的機率非常低。
而中國呢?中國幾千年來沒有停止過戰爭。不是打北方,就是打南方。北方打完通常還會打西邊。所以,中國在與邊患鬥爭的過程中,養成了一種既現實,又缺乏安全感的國際觀。這也解釋了為何明代、清代會有海禁,錯過了成為舊帝國主義俱樂部成員的機會。
那麼,台灣呢?我們會有怎樣的世界觀,或應該養成哪種世界觀?
台灣自從有漢人來拓墾之後,就從南島語族的漁獵社會逐漸轉變成漢人移民社會。就像當初乘著五月花號前往美國的移民,來台灣拓墾的移民在性格上比較進取。不過,一旦獲得土地之後,漢人總是會回復農民的保守性格。然而,這種趨勢在台灣的歷史上,很有意思地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打破。荷蘭人殖民下的結構,被明鄭打破。明鄭治理下的結構,被施琅打破。清朝對台灣的統治,被日本人打破。日本人所形塑的台灣社會,又被國民黨打破。殖民社會變成海商(海盜),而後又是拓墾與殖民。每一次的破壞,都會帶來一些新的契機。我覺得這讓台灣一直保持者一種年輕的氣象。
不過,這也讓台灣失去許多需要時間積累的發展基礎。這對於長久發展是不利的。
想因應未來的世界,台灣人需要重拾移民性格。台灣在經過六十年的穩定局面後,已經出現暮氣。要去除這種暮氣,發揮台灣人根柢的移民性格,是最好的解答。移民不會有原生祖國政府的照顧,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沒有包袱,也不會依賴。這種堅毅的移民性格,把美國建設成強大的國家,也曾經幫助台灣人拓墾蠻荒,以及對抗石油危機,幫助台灣打造經濟奇蹟。那個年代,提著手提箱的台灣商人,能在世界各國穿梭洽商,克服一切障礙,而沒有政府的支援。那麼,現在新一代的台灣人,似乎該向前輩們看齊了。
以色列經過艱鉅的建國之路,所以用非常具有敵意與防範性的觀念來形塑對外關係。再加上美國的支持,以色列在中東與鄰國的交往政策就是不妥協,也限制框架轉變的可能性。
美國因為優厚的天然地理條件,長期以來與各國交往的模式,要不遺世獨立,要不就是出手干預。而一旦對外干預,總能得到許多利益。這讓美國養成在外交政策上講究單邊利益。不符合美國單邊利益的事,其實真正出手的機率非常低。
而中國呢?中國幾千年來沒有停止過戰爭。不是打北方,就是打南方。北方打完通常還會打西邊。所以,中國在與邊患鬥爭的過程中,養成了一種既現實,又缺乏安全感的國際觀。這也解釋了為何明代、清代會有海禁,錯過了成為舊帝國主義俱樂部成員的機會。
那麼,台灣呢?我們會有怎樣的世界觀,或應該養成哪種世界觀?
台灣自從有漢人來拓墾之後,就從南島語族的漁獵社會逐漸轉變成漢人移民社會。就像當初乘著五月花號前往美國的移民,來台灣拓墾的移民在性格上比較進取。不過,一旦獲得土地之後,漢人總是會回復農民的保守性格。然而,這種趨勢在台灣的歷史上,很有意思地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打破。荷蘭人殖民下的結構,被明鄭打破。明鄭治理下的結構,被施琅打破。清朝對台灣的統治,被日本人打破。日本人所形塑的台灣社會,又被國民黨打破。殖民社會變成海商(海盜),而後又是拓墾與殖民。每一次的破壞,都會帶來一些新的契機。我覺得這讓台灣一直保持者一種年輕的氣象。
不過,這也讓台灣失去許多需要時間積累的發展基礎。這對於長久發展是不利的。
想因應未來的世界,台灣人需要重拾移民性格。台灣在經過六十年的穩定局面後,已經出現暮氣。要去除這種暮氣,發揮台灣人根柢的移民性格,是最好的解答。移民不會有原生祖國政府的照顧,一切都得靠自己。所以沒有包袱,也不會依賴。這種堅毅的移民性格,把美國建設成強大的國家,也曾經幫助台灣人拓墾蠻荒,以及對抗石油危機,幫助台灣打造經濟奇蹟。那個年代,提著手提箱的台灣商人,能在世界各國穿梭洽商,克服一切障礙,而沒有政府的支援。那麼,現在新一代的台灣人,似乎該向前輩們看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