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合理化的不法

這兩年的美國社會,很不平靜。

自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美國社會的底層民眾,日子過得很不好。失業率高不說,美元迅速貶值造成物價飛漲,實質薪資下滑,即便有工作,生活水準也是下降。更別談房地產的價格也是一路走揚,成為中下階層民眾的惡夢。這種日子,讓底層人民充滿了怨氣。

偏偏美國社會中,底層人民有著種族特性。我覺得這是美國人從來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從根本解決的問題。職場裡不只有玻璃天花板,也充斥著與種族、性傾向、宗教,甚至是哪所學校畢業相關的障礙。

怎麼可能?!美國不是機會之地,強調人人平等嗎?

隨著美國的流行文化傳播,世人對於美國社會的認知,是從好萊塢的電影、連續劇,和流行音樂想像而來的。

實際的狀況是,即便美國人權運動發展迄今已經六十年,「少數種族」與白人之間的摩擦,從未停止。對於不同膚色族群的偏見,從未消失。

之前引發軒然大波的警察槍殺手無寸鐵的青少年,並加以栽贓的事件,不過是這麼多年以來,白人執法人員對有色人種所進行的不法行為中巨大冰山的一角。而這類的事件,並非一朝一夕之間所養成,而是在人口販子由非洲「引進奴隸」到北美開始,一點一滴的積累至今。白人對於奴役有色人種的理所當然心態,底層民眾與黑社會共生,還有人們面對迫害時,從忍氣吞聲到奮起反抗的歷程,共同交織美國社會目前漸次被點燃的動盪。

最近這兩年,美國各地所發生的騷亂,都有一些共通的特點。首先,事件當事人都是美國執法人員普遍存在偏見的人口族群。這就像在台灣的我們,老是喜歡把某些特定標籤貼在原住民同胞、外省族群,或是新移民頭上。再者,這些族群有著太多吃虧的經驗,以致於有著共有的被害情結。這於是加劇了人們對於司法與執法部門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如果在比較穩定的社會(失業率低、所得分配公平),頂多引發社會運動與制度改革。但是,如果是在不穩定的社會,脫序行為發生的機率就會大增。此外,騷亂的發生都是原本理性的群眾被激化的結果。這也反映了美國作為文明社會的本質,以及崩壞的官僚與失當的處置如何荒謬地官逼民反。

這幾天巴爾的摩發生了騷亂,並且進入了緊急狀態。如果對美國史有點瞭解,就會覺得這次的騷亂像是個歷史的玩笑。南北戰爭序曲之一,就是發生在1861年的巴爾的摩暴動。當時造成4名軍人,12名民眾死亡,多人受傷。林肯總統把同情南軍與支持蓄奴的政客關押,武力鎮壓群眾,造成阿肯色州與田納西州倒向南方,以及戰爭的全面爆發。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這些事件在表面是起因於種族摩擦和違反人權,但是歸根究底,真正激化這些事件的,其實是資本主義在美國社會內部造成的不公所引發的壓力。當壓力沒有出口,就容易因為這些具煽動性的種族和人權議題而爆發。這是值得其他國家引以為鑑的。

沒有留言: